新浪微博
关注微博
一、强化素质提升,增强基层工作适应能力。一是定期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根据大学生所从事的不同岗位,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财政、党建、民生、综治等部门进行轮岗培训锻炼。二是建立结对帮带责任制。建立以镇联村领导、村主要干部为主的结对帮带责任制,通过面谈交流、工作汇报,在思想上帮;通过协助做好矛盾纠纷处理、重点工程推进等工作,在方法上教。
二、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工作的实际本领。一是增强实战能力。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村官在便民服务、民事调解、政策法律宣传等接触群众较多的重点、热点事务,在实践中积累群众工作经验,增强做群众工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并结合镇、村阶段性工作任务,安排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改徽、危房改造、旅游等重要工作中,在实践中提高处理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结对帮扶。结合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及空巢老人工作,有计划的安排大学生村官与村孤老残弱群众、老(困难)党员、老干部、结对联系,引导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定期开展政策法规、致富信息和关心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强化沟通互动,增强服务基层的工作信心。一是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例会、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村官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增强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
四、强化日常管理,促进大学生在基层健康成长。一是完善日常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上下班、请销假、奖惩、工作例会、工作日志等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群众公认、德才兼备、成绩显著的大学生村官,在选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大学生村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