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关注微博
一、领导安排你和同事一起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你有一个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后果是同事的工作量会增加,这时,你怎么办?
【测评要素】应变能力,人际关系
【答题要点】
(1)表态:我处理这件事的原则是工作第yi,以人民和集体事业为重,同时尽量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2)既然自己的建议能够提高效率,就要积极争取实施。首先我会和同事真诚的沟通,并详细的说明,在工作中增加的工作量,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同事共同完成,尽量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取得同事谅解。如果实在负担太重,我会和同事一起汇报领导,看能否增派人手。
(3)和同事达成一致后,一起向领导书面汇报,得到领导批准,并实施。工作完成后认真总结并汇报领导。
二、如果让你组织一次“弘扬汉语文化、外国友人说汉语”大赛,具体怎么组织?
【测评要素】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答题要点】
(1)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走向国际化,说明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是我国“软实力”增强的一种具体体现。安排一次这样的活动我感觉非常荣幸,我会努力把这次知识比赛组织好。
(2)①计划阶段:我会就比赛的主题、时间、地点、主持人的选择,参赛人员的资格,比赛题目,评委人员情况,评分标准,需要协调的部门、资金、工作人员的选择、形式、具体内容、应急预案等,报领导审批,并做相应修改。②准备阶段:提前协调各部门。成立工作小组,分工合作;落实资金;布置好比赛会场;安装好相应设备;印发比赛用的题本卡片;联系好参加的领导、专家评委、参赛选手、新闻媒体;拟定好人员名单和比赛流程;选购或制作好奖品;安排好治安、服务人员等。③实施过程:随时保持和各部门负责人的联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比赛圆满举行。积极处理比赛期间的一些意外情况。④比赛结束后,要做好善后工作,撰写报告,向领导汇报。
(3)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此类工作。
三、现在好多留学归来的“海归”,不再那么受人追捧,甚至有人找不到工作,成为“海待”,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海归”变“海待”对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甚至政治而言,不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中国的人才还远谈不上过剩,无论是什么原因让“海归”变成“海待”,都不仅是“海待”和他们家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损失。
(2)“海归”变“海待”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yi,有些“海归”自我定位过高、有学历但缺能力,不注重对能力的培养。
第二,目前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国内人才需求严重脱节,导致留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回国后就业艰难。在主要的五大类留学专业中,有91.9%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其他三大类专业(自然科学、医药和农业科学)的选择人数总共不到7.5%。
第三,事实上,除了“海归”自身的原因外,中国社会也没有为容纳“海归”提供完全平等的条件。例如,“海归”们只能在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寻找就业机会,而党政机关和权力部门的大门仍没有向“海归”们开放。
(3)所以,“海归”们应该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有关部门应该正确加以引导,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尽管“海待”们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但他们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是不争的事实,以目前我国的现状,他们的专长应该也完全可能得到发挥的;社会舆论也应该转变观念,对“海待”理解与帮助,不要让“海待”在求职中无论要求高薪还是低薪都可能成为媒体揶揄的话题。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