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专区 -> 遴选 -> 常考题型 -> 案例分析题 -> 正文
遴选材料分析题:宣扬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来源:尚邦干部培训研究院  浏览次数:5877次  

【背景链接】

据报道,在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内的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很吓人,内容有“尝粪忧心”“为母埋儿”“恣蚊饱血”等。这些雕塑,虽然原汁原味地还原了“二十四孝”主题,却难以被当代人接受,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专家解读】

[提出观点]

宣扬孝道文化在对汲取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时应做区分,对于过时的应该做一些甄别、提炼和升华,有的则需要淡化。

[综合分析]

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文化一直强调的内容,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囿于历史局限性,传统文化并非只有精华。孝文化,对维系血亲关系与伦理道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过激的行孝行为是不合理的。像“埋儿奉母”这种行为,在古代可能是孝子典范,在近代可能被新派思想批评为“愚孝”,而在今天,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行为。

“立二十四孝石雕的初衷就是教育大家怎么孝敬老人,只是借用故事中的寓意,并不是要求大家去模仿这种行为。”这个官方态度说明立石雕的本意是好的。实际上,在我国其他城市,类似“本意是好的”雷人雕塑,非常多。城市中斥巨资打造的雕塑、植物花卉造型、宣传栏等,助力社会教化的色彩较重,如何既能进行合理的教化,又能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造成资金浪费,需要各地慎重考虑。

[参考对策]

社会教化的一大前提,就是明确教化对象的喜好,从而选取合理的教化方式。如今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化,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愈发开放,过度保守的教化方式并不合适。就“二十四孝”主题,在当下来说,“埋儿奉母”如果在宣传教育中不加以说明,恐怕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选择教化对象能接受的方式,净化传统文化元素里的糟粕,是合理实行教化的必由之路。

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如果要修建这些石雕、花卉造型等,不妨在规划层面就想办法调查下市民的真实想法,再确定修建方案等,更多地取决于民意。更或者,可把用来修建城市“面子工程”的资金用在“里子”上,真正让市民获得实在的收益,这比一般意义上的宣传更加重要。


更多详情请查询: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

报名咨询:
尚邦遴选全省统一报名热线:0551-63360013、15375146692(24h)
尚邦遴选官网: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遴选咨询QQ:3151452247(叶子老师)
报名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尚邦教育教学基地

 
上一篇: 遴选材料分析题:与时俱进,把握经济新动向   下一篇:遴选材料分析题:炼金不要“镀金” 挂职别挂“空挡

先华教育®·版权所有(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2009-201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  邮编:230001  电话:400-080-2578、18919610596、17354059492
传真:0551-63360013  邮箱:ahgw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