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专区 -> 遴选 -> 常考题型 -> 案例分析题 -> 正文
遴选材料分析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创新融合
来源:尚邦干部培训研究院  浏览次数:5716次  

背景链接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格力集团时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新型实体经济,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尚邦解读

[提出观点]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专家论述]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

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习近平

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习近平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习近平 2018年10月 广东考察时指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习近平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习近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

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习近平

我们要推动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小气候”,增加我们的虹吸力。——习近平

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习近平

[背景意义]

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主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开始将政策重心转向数字经济,冀望促进产业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意味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

当前,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其关键在于以融合发展为契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产生支撑效应和引领作用。我国正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关口,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重塑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时代新发展的新动能,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数字经济对应于传统经济,是全社会的数字化活动的经济总和,代表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兴经济形态。实体经济对应于虚拟经济,一般指除金融服务业及其所有衍生投资、交易之外的国民经济活动总和。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意味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

制造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主攻方向和关键突破口。

[面临问题]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面临的问题

核心技术仍然掌握不足。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领域缺少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沉淀,在赋能后如何获取价值创造方面仍在摸索前进,在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升,在标准、检测和服务体系方面急需加快建设完善。

融合程度有待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对融合的认知存在差异。大部分制造企业已实现从单一产品竞争向供应链竞争的转变,但很少有企业能够意识到在制造全生命周期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具有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损耗等战略价值,依然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制造轻服务、重规模轻质量的观念,企业间及内部部门间也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另一方面,大部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虽然了解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但对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工艺流程缺少掌握,难以准确、有效地满足制造企业的实际运营功能需求。

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大量空缺。数字经济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引发诸多组织、业态、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促使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关键瓶颈。当前,大多数人才分布在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运营领域,深入掌握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数字化战略管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等领域专业技能人才的总量还是相对较少。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严重缺乏深入了解传统制造业运作流程与关键环节,能够在细分垂直领域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跨界人才。

参考对策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定能成就创新大业。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积极开展跨界人才培育的教学试点示范工作。以前瞻性培育既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又熟悉制造业发展模式及流程的跨界人才为导向,在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的同时,着眼长远、未雨绸缪,选择一批国内重点高校,开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教学试点工作,以本科生教育为主,适度适时地向研究生教育延伸,并根据实践需要再向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延伸,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跨界人才教学培育体系。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坚守实体经济,以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2.实体经济发展终靠创新

[精彩开头]

示例一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由大到强,创新是必由之路。今天大量的“中国制造”仍是“便宜货”的代名词,让人不禁想起历史上的“德国制造”--100多年前也曾位居低端。知耻后勇,正是将目标专注于产品品质,以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等创新夯实制造业的根基,“德国制造”才成功转型升级,并引领着全球制造业迈向“工业4.0”。今天的中国制造,同样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让中国制造从全球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示例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有关实体经济的重要论断。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兴实体经济,事关发展全局。我长期工作在中国机械工业领域,对于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机械工业有着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对高端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让更多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面向未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将拿出更大的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紧紧围绕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为振兴中国机械工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新时代展现出国有企业的新作为!

示例二

厚国之力须兴工商。工业强国梦凝聚了几个世纪中国人的汗水,今天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和技术创新将形成一股浪潮,推动中国制造的大船扬帆出海,让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

原标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融合创新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颋

原标题:李克强说,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以创新发展振兴实体经济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任洪斌

更多详情请查询: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

报名咨询:
尚邦遴选全省统一报名热线:0551-63360013、15375146692(24h)
尚邦遴选官网: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遴选咨询QQ:3151452247(叶子老师)
报名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尚邦教育教学基地

 
上一篇: 遴选策论文:得有一股“拧拉”劲   下一篇:遴选材料分析题:让“独生子女护理假”切实落地

先华教育®·版权所有(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2009-201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  邮编:230001  电话:400-080-2578、18919610596、17354059492
传真:0551-63360013  邮箱:ahgw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