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专区 -> 遴选 -> 常考题型 -> 案例分析题 -> 正文
遴选材料分析题:谨防痕迹主义变成形式主义
来源:尚邦干部培训研究院  浏览次数:4885次  

背景链接

“不看广告看疗效”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突出了实际效果对评价一款药物的重要性。然而,转换到评价基层工作时,一些人却忘了这一点,变成了“不看成效看材料”。有调查报道指出,所谓的“痕迹管理”工作方法如今在一些地方成了“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有基层干部按上级要求给贫困户制作档案,1户1份24页且要一式4份,全村58户用了1.5万张A4纸13个硒鼓;还有的村搞1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材料环环相扣、图文并茂,怎么看怎么像法院的卷宗”。


尚邦解读

[表明观点]

如同多数企业把上下班打卡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制度,适度的“痕迹管理”是必要的。对贫困户建档,有助于清晰了解其家庭各方面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一些记录、报表、总结,有助于部署、研判、跟进、评价工作,诸如此类的“痕迹管理”对推进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并客观上成为“抓落实”的印证。但上面两则典型案例却告诉人们,“痕迹管理”同样要讲求度,一旦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以致把“痕迹”等同于结果,奉行“痕迹主义”,就会变成新的形式主义。

[专家分析]

痕迹管理的两种形式

总结起来,“痕迹主义”之病大体有两种症状:一种是过度“痕迹管理”,即重视档案材料而轻视结果。似乎材料制作得是不是精美、全面,代表了对工作重视程度,甚至在材料制作上都要搞个“大比武”,以致人们不得不追问:到底是材料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另一种是伪“痕迹管理”。常见的是,扶贫干部跑到村里合个影、签个到,留下了“痕迹”就表示工作已经被落实了;或是有了学习计划、会议记录,就代表传达落实上级精神了,至于会议是不是有必要、开得走不走心,材料是不是东拼西凑完成的,则放在一边。

危害

“痕迹主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就是使基层干部陷入到应对各种“痕迹”要求之中,使得面对“上面千条线”、处在“下面一根针”位置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进而直接消耗了他们投入具体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就像一套“卫生清扫档案”也要求有“思想动员会记录”一样,事无巨细地追求“痕迹”并在材料制作上一味强调“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也浪费了大量资源,增加了工作成本。最后,过度重视“痕迹”往往导致在推动工作上有名无实、有形无用,材料再精美群众没有获得感,影响了政府和干部形象。

参考对策

杜绝“痕迹主义”需要上级部门发挥好带头作用。

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使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把眼睛盯在实处。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上以身作则,上级部门善于察实情、多些深调研,基层干部自然也就找到了发力点。

原标题:该治一治“痕迹主义”之病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子 长

更多详情请查询: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

报名咨询:
尚邦遴选全省统一报名热线:0551-63360013、15375146692(24h)
尚邦遴选官网: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遴选咨询QQ:3151452247(叶子老师)
报名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尚邦教育教学基地

 
上一篇: 遴选材料分析题:规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 倡导绿色生活与消费   下一篇:2018年蚌埠淮上区政府办,综治办等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及总成绩公示

先华教育®·版权所有(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2009-201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  邮编:230001  电话:400-080-2578、18919610596、17354059492
传真:0551-63360013  邮箱:ahgw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