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料专区 -> 申论 -> 正文
申论热点:新规为民间借贷提供有力后盾
来源:尚邦干部培训研究院  浏览次数:3850次  

zui高法日前发布《zui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591日起施行。这个司法解释从多个方面对民间借贷市场进行了规定。

  一方面,近年来民间借贷发展迅速,但案件数量也急剧增长、审理难度提高,2013年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201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增长19.89%。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P2P平台在内的网络借贷发展迅猛,亟须相关法律规范。《规定》的出现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需要。

  《规定》在一定程度明确了网络借贷业务项下B2BB2P业务的合法性,明确区分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之间的差异,为运用P2P模式开展互联网票据业务明确了合法性。然而,笔者认为,《规定》zui大的突破或者说贡献有两点。一是为网络借贷平台担保的合法有效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废除了长期存在的4倍利率标准。

  针对P2P平台的担保责任,《规定》第22条规定: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不久前十部委颁布的《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强调P2P平台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的性质,不得提供增信服务。《规定》与这个文件存在一定冲突,使得平台担保陷入了合法性与合规性冲突的尴尬状态。但笔者认为,《规定》这一条的目的主要在于防范平台机构夸大宣传与收益承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交易达成以前,防范因为夸大宣传而形成的非法集资;而在交易达成以后,则应站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对于担保的合法性进行认可,并使得平台承担相关责任。

  目前P2P平台运用较为广泛的风险准备金模式,平台从自己收取的服务费中提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并明确用于进行违约贷款/产品的差额补足。这种模式是否属于本条规定的平台为借贷提供担保,还不太明确,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关注。

  针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标准,《规定》废除了1991年司法解释中关于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而是将利率划定了两线三区,两线是24%36%,三区是司法保护区、自然债务区和无效区。少于24%的利息,受法院保护;高于36%的,约定无效,已经支付的利息可以收回;介于24%—36%的,已经支付的利息不得追回,尚未支付的可以不再支付。

  需要强调的是,司法解释不同于重新立法,立法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司法原则,但司法解释是解释以前已经立的法,也就是说对于之前约定在36%以上的民间借款合同,法律应认定超过部分的利息是无效的,借款人已经支付的可以要求返还。

更多详情请查询: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

报名咨询:
尚邦遴选全省统一报名热线:0551-63360013、15375146692(24h)
尚邦遴选官网:尚邦遴选网lx.ahgwyw.com 遴选咨询QQ:3151452247(叶子老师)
报名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尚邦教育教学基地

 
上一篇: 行测指导:数量关系之剩余定理(8月14日)   下一篇:2015安徽某事业单位招聘驻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1名

先华教育®·版权所有(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2009-2017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合肥市金保中心19楼  邮编:230001  电话:400-080-2578、18919610596、17354059492
传真:0551-63360013  邮箱:ahgw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