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关注微博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近年来,我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主题活动,不断创新和改进群众工作。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剖析典型案例,梳理特色做法,推动今后工作。
“巩固扩大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调研制度,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基层去,察民情、接地气,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密切干群关系。 ”7月1日,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指出。
作为我省发扬光荣传统、践行群众路线的创新实践,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声势大、举措实、作风硬、效果好,积累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锤炼党员干部队伍的宝贵经验。
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感受民生——
接“地气”才更有“底气”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2010年11月,针对群众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省委在全省集中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重视。
平时走访也不少,大走访要往哪里走?省委指出,要把那些矛盾多、条件差、困难大的地方,把那些工作推不开的地方,把那些领导干部长期去不到的地方,作为大走访的重点,作为领导干部的联系点。这一鲜明指向,确保访民不扰民、走访不作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岳西县姚河乡马石村管山村民组坐落在大山深处,90多户村民本来只有一条砂石路与外界相连,一到雨雪天气,山路泥泞湿滑,村民下山难上加难。 2012年5月,省委书记张宝顺大走访中来到这里,访贫问苦。很快,村里修好了平坦的水泥路,经济有了新发展。村民胡兴柱对记者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我们实实在在体会到党的温暖!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只要我们经常沉下心来深入群众,特别是zui偏远的农村zui困难的群众,就会发现我们有时对民情民意仍是一知半解。大走访不仅要面对面,更要心贴心,这样才能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定远县藕塘镇党委书记任晓光深有体会。
“走不走不一样、聊不聊不一样、住不住不一样”,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群众中找到了力量源泉和智慧宝库:大走访活动让我们接了“地气”,干工作有了“底气”!
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惠民生——
“访”回来的是民心
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大走访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省委强调,领导干部大走访要千方百计发现问题,实事求是对待问题,全力以赴解决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田间地头才是真正的办公室! ”这是砀山县玄庙镇党委书记何文杰的肺腑之言。在大走访活动中,他了解到该镇花园村大棚杏种植户王先礼改造扩建大棚遇到资金难题后,当天下午就召集镇信用社负责人、花园村党总支书记等,现场会办王先礼的贷款问题。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书记这忙真是帮到了点子上啦,比及时雨还及时啊! ”王先礼感激地说。
“只要始终扭住办实事、解难题这个核心,就能zui大限度地暖民心、聚民力。 ”滁州市要求,党员干部要主动到群众家“串门子”“拉家常”,做到“五不走”,即问题不解决不走、矛盾不化解不走、政策不讲透不走、疑问不排除不走、群众不满意不走。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滁州市探索建立了三级解决机制。
肥东县信访局干部李昌云,到一名上访户家中走访。当主人递给她一个沾满灰尘的小板凳时,她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坐了下去。这名上访群众见状,对她说:“就冲你一屁股坐在这个带灰的小板凳上,我今天就和你说说心里话……”zui终,紧锁的心扉敞开了,矛盾的疙瘩解开了。
“走”下去的是脚步,“访”回来的是民心。据统计,大走访活动期间,省上共出台政策文件30多件,省、市共修改完善制度规定1981项,省、市、县共收集梳理问题8.3万个,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了一批群众普遍欢迎的实事好事。
群众说:“当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这既是一种褒奖,更是一份期望。
“大走访”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我省探索完善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大走访”变成“常走访”
全省集中开展的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告一段落,但践行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根据省委要求,省委办公厅及时发出《关于深化“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巩固“大走访”活动成果,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制度化。
6月26日,皖南山区普降大到暴雨,江河湖库水位猛涨。27日晚,歙县绍濂乡乡长曹文磊带着党员干部踏着泥泞,来到和平村查看水情灾情。在和平村3组江小良家,发现山体滑坡砸坏了他家一楼厨房墙体。“今天晚上,不要在家住了,先找亲戚暂住,有事随时和我们联系! ”风雨中,握着乡干部温暖的手,江小良一个劲地道谢。
“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多联系互结对,才能让干部工作更务实,与群众的心像螺丝与螺帽一样拧在一起。 ”芜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形象地说。从2012年9月开始,芜湖市全面推行“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工作,全市所有机关联系1~2个村(社区),机关干部每人联系2户以上群众,科级以上干部做到困难户、信访户必联系,每10天打一次电话,一到两个月上门拜访一次,半年内请上门坐坐,构建了“双联系”工作大格局。
繁昌县委组织部干部王芳说,过去我认为联系群众无非就是上门慰问、送钱送物,当我真正与群众建立感情后,才认识到其实联系群众是带着一颗真心、付出一片真情,深入基层对每个干部来说都要作为一种理念、常态和习惯。
“大走访”变成“常走访”。“基层和农村是我们的‘老家’,群众与农民是我们的‘亲人’。只有‘常回家看看’,我们才能知道‘老家’有什么变化,‘亲人’有什么需求。 ”宿州市一位负责同志在走访日记中写道。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省党员干部总结并发扬巩固扩大大走访活动成果,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好仕途遴选
微信公众号:ahlxksw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