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要从10个方面努力
发布时间:2016.08.19  浏览次数:5930次   来源:好仕途遴选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来到河北唐山市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习近平:弘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习近平:利用爱好怡情养性,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唐山市祥富里社区,习近平了解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便民服务的情况。习近平希望大家利用爱好怡情养性,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习近平: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zui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谈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的启示:

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只要党把人民凝聚起来,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深刻启示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们就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要实现“三个转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zui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要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要从10个方面努力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从①加强组织领导、②健全体制、③完善法律法规、④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⑤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⑥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⑦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⑧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⑨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⑩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好仕途遴选

微信公众号:ahlxksw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