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月2日
发布时间:2017.01.02  浏览次数:6794次   来源:好仕途遴选

相关阅读
>>>2017年公务员联考网络公益视频课安排
>>>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笔试全程系列课程专题
>>>安徽公务员网官方微信号:dxgwyedu(同步做题)
>>>尚邦老吴申论批改群:(599364699
>>>尚邦老王行测80分指导群:599380235


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1月2日

 

1.商标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视觉符号,一定要具有特定含义,并且需要以简洁的形象,鲜明地传达出它所具有的特定信息。所以,只具有形象美而不具有丰富内涵的商标是不能称为“标志”的,充其量只是一种图案或图形。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每个企业都必然具有多方面的特性,试图用一种形象涵盖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试图在一枚商标中容纳所有特征,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分析和筛选,提炼出对象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使其与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鲜明指示性的符号标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商标怎样才能呈现企业的独特属性

B.商标应该是形象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C.商标的创造过程是对设计师的考验

D.丰富的内涵是对商标的最基本要求

 

2.科学家面对现象纷呈的宇宙,都会寻求以最简洁的原则去解释之。所谓“以一驱万”,其背后的精神,亦离不开系统性的追求。然而,宇宙与世界的复杂程度和其中未为人知的无尽可能,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对今日的一些自然现象科学家自以为有了妥善解释,但难保明天不会出现一些新的因素。由于这些新因素的介入,本来以为完备的一些理论解释,可能因此动摇。

不能从这段文字推出的是(  )。

A.科学研究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

B.科学家的理论建构总是有局限性  

C.具体的科学理论总存在失效的可能  

D.科学理论过分追求简洁会影响其解释力

 

3.改造创新后的孝德,与“文化糟粕”截然不同,理应属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在高校德育内容中完全应占有一席之地。____。例如,可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大家直接参加孝文化的讨论,增进对孝德教育的理性认同。

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呢

B.因此,应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入孝德元素,使之参与育人过程

C.在高校进行孝德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D.但是,只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才能收到好的成效

 

4.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时间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⑥⑤    B.④⑤③⑥②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⑤③②①④⑥

 

5.2009年12月,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宣告绘制完成。

①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极佳模式动物,具有珍贵的进化研究价值

②并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高原居民尤其是青藏高原藏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

③专家认为,此图谱的绘制完成,将为破译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④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高原濒危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序,使之与前一部分文字组合完整,语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6.为增加新闻的鲜活性,很多报道会选择小切口的微观切入,经济新闻报道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报道往往又会使读者的感知过于零碎、片面。比如在此次金融危机报道中,一会儿是旅游业冷清,一会儿是房地产滞销,一会儿又是中产白领有钱不敢花……到底全貌是怎样的?这时候,微观切入时的大局意识就非常重要。

这段文字的作者对经济新闻选择微观切人的态度是(  )。  

A.不置可否    B.赞成    C.反对    D.辩证

 

7.寺里有个小和尚,方丈让他每天去寺后两座山外的镇上买日常用品,而别的小和尚都是去山前路途平坦又近的市镇,但却回来得比他还晚,他们对方丈说:“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这小和尚就是日后声名远扬的玄奘法师。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路曲心直

C.佛心源自坎坷路

B.付出才能收获

D.劣势也是优势

 

8.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伺题。

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城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予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稠生话共同体

 

9.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 

A.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B.《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C.各路“文化豪杰”的“红学成就” 

D.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避不开《红楼梦》的原因     

 

10.几个诚实的商人合开了一个店铺,等到赚得许多钱财,他们便停业分钱分物,但分红哪能不吵架?他们为钱为物吵得一塌糊涂。这时他们的房子着火了,但他们仍在为钱争论。他们争吵得忘了房子已经起火,以至全都被火焰吞没烧死,连同他们的财物。

从文中可以得出的道理是(  )。

A.不可利令智昏

C.和气才能生财

B.不可顾了芝麻丢了西瓜

D.诚实才能生财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文段先指出商标不仅要有特定含义,还要具备简洁的形象,两者缺一不可,后文接着对此展开了具体论述。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商标应该是内涵和形象的完美统一。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2.【答案】D。解析:由“对今日的一些自然现象科学家自以为有了妥善解释,但难保明天不会出现一些新的因素”可推知A项说法正确。由“宇宙与世界的复杂程度和其中未为人知的无尽可能,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可推知B项说法正确。由“由于这些新因素的介入,本来以为完备的一些理论解释,可能因此动摇”可推知C项说法正确。由“科学家面对现象纷呈的宇宙,都会寻求以最简洁的原则去解释之”无法推出D项,故当选。 

3.【答案】B。解析:从横线的位置来看,填入的这句话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项中只有B项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语句连贯。A、C、D三项只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4.【答案】A。解析:⑤以指示代词“这”开头,不能放段首,排除D。⑤句中的“悖论”对应的是④、⑥句,故这三句应是紧密相连的,且顺序为④⑥⑤,排除B。①②③句之间的关系是:③为概括句,①②是对③的补充说明,由此可确定这三句的顺序为③①②。本题正确答案为A。

5.【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可知,④句中代词“这”所指代内容应为“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与前一部分文字衔接紧密,故④应排在第一位,排除A、B。①句讲藏羚羊具有研究价值,②、③句均是讲图谱绘制完成的意义,由②句“并且”可知②应紧跟在③之后,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了对经济新闻微观切入的好处——增加新闻的鲜活性,紧接点明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缺点——“这种报道往往又会使读者的感知过于零碎、片面”,末句提出“微观切入时的大局意识就非常重要”。作者在此既指出了优点又点明了缺点,还给出了解决方法,很显然他是在辩证看待对经济新闻选择微观切入这一方式。故本题答案为D。   

7.【答案】A。解析:文段通过玄奘与别的和尚的对比,说明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即“路曲心直”。且“曲”与“直”的强烈对比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符合标题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A。  

8.【答案】D。解析:D项,根据题干第二句,“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可知,D项是对“社会”这个概念的解释,而不是“和谐社会”。故答案选D。

9.【答案】B。解析:文段末句总结文意 ,引出《红楼梦》产生一种“正典效应”。按照逻辑,接下来就应介绍《红楼梦》的“正典效应”是怎样的。A、C、D三项都与此无关,可排除,B项当选。

10.【答案】A。解析:文段讲述的是几个商人为了争夺财产而丢掉性命的故事。“利令智昏”是指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了一切。故事中几个商人的表现正是这一成语的形象体现,所以可得出的道理是:“不可利令智昏”。正确答案是A。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好仕途遴选

微信公众号:ahlxksw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