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怕湿鞋怎么能深入群众?
发布时间:2016.12.06  浏览次数:5931次   来源:尚邦公考

  台风“菲特”导致余姚全市大面积受灾,城区和乡村多处被水浸泡。就在全市全力抢险救灾过程中,有网友爆出该市三七镇某中层干部下乡视察时,因为担心自己的高档皮鞋进水,让年近六旬的村支书背到重病村民家中慰问。照片在网上曝光后,立刻引爆了网络,当地镇政府积极应对舆情,经查证,村支书背人一事属实,但该名干部所穿的是一双普通布鞋。经三七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免去了事件当事人的相关职务,给予其党内警告处分,并表示请广大网友继续监督政府的工作。

  问题:

  (1)你怎样评价该名干部的行为和当地政府的反应?

  (2)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形式的监督,该类型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3)从这件事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第一问:

  尚邦遴选网认为:该案例反映的是一起因干部作风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其行为是一种官僚主义。我国古代尚有“蘧伯玉不欺暗室”的佳话,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党章作为自身行动的准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明里暗里一个样。该干部应该想到,让年近六旬的支书背自己进村是不妥当的,应该考虑到此事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该名干部的行为,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有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才装得下百姓。”基层是党员干部接触群众的最前沿,该名干部应该想到,台风刚刚过境,穿布鞋下乡并不合适,从小处折射出了工作作风的漂浮。

  当地政府对这起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理,遵循了时间性、效率性和公开性的原则,及时化解了危机,值得肯定。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纪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介入,开展调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了调查情况,体现了主动性,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给予当事人党内警告的处分,符合《关于实行党政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对造成恶劣影响的干部问责的规定。

  第二问

  尚邦遴选网认为,案例反映的是网络监督,它是指社会组织或者人民群众依照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互联网,以实名或者匿名的方式,检举、揭发、控告和申诉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监督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公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用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网络监督除了具有参与主体广泛等社会监督共同的特点外,它以互联网为平台,还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一是传播的时间更快,省略了邮寄等中间环节;二是传播的效率更高,避免了举报内容被卡而无法上达;三是传播的范围更广,理论上说只要是网民都能搜索到;四是传播造成的社会关注度更高,短时间内就可能吸引上万人甚至更多网民的关注;五是事件发酵更快,网络举报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推动其他监督方式跟进,把监督引向深入。

  第三问

  上述案例要求主要从以下方面吸取教训:

  一是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连续,需要制度化推进,常态化坚持,不能搞“一阵风”,不能走过场。既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主动践行群众路线,又必须以严密的制度设计和强有力的监督,倒逼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两手抓”。

  二是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卫生领域、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呈高发频发态势,考验着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必须牢牢把握好危机处置的时间性、效率性、协同性和可行性原则,提高发达网络形势下的执政能力,及时消弭危机,化解矛盾。

  三是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督。“工具性”和“公共性”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必须处理好打击网络犯罪与保护言论自由的关系,既要打击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又不能因噎废食,遏制互联网的活力。要保护网民利用网络监督党和政府的积极性,允许和容忍举报中出现的“失真”、“失实”,进一步完善网络举报的渠道,提高网络举报的办结效率,推进信息公开。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