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发布时间:2016.11.08  浏览次数:6753次   来源:尚邦公考

     习大大的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央反复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何况我们在工作中确实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有一些容易受到伤害、经不起一击的“软肋”。粮食问题就是我们的“软肋”,就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由我省人多地少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在这方面千万不能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不仅影响浙江发展,而且会影响全国大局。再如.还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调整农业结构就是把种粮的比例调下来,调得越少越好。现在全省粮经比大约是1:1,是否一直调到粮食没有了才是正确的?其实这是形而上学。

  ——摘自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4年3月30日

    【出自】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释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产生近在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这就启示我们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未雨绸缪就是要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提前做好规划。规划就是制订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制定规划,首先就是要确定规划的目标;其次,要考虑规划实施的手段和方式;再次,还要对规划的结果进行评估。目标对规划的实施起着引导和方向的作用,目标明确会使规划的执行者有目标,增强实现目标的动力。规划实施的手段和方式会直接影响着规划能否实现和实现的效果如何,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式会促进规划实施的进度和结果的完美度。对于规划结果的评估会对规划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督促规划实施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力求按照计划将规划尽善尽美地完成。

  居安思危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忧患要有防范意识和措施。这样就会在忧患发生的时候,把损失降到最低。缺乏忧患意识的领导干部,往往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坐不下来;即便读书也是装潢门面,应付检查,学用脱节,不求实效。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没有忧患意识的领导干部,在工作标准上就会放宽降低,在工作质量上就会得过且过,对待本单位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问题就会视而不见,对上级的指示要求也就很难做到尽职尽责、落到实处。

  习近平引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旨在告诫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树立唯物辩证思维,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大好形势,也要注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