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策文】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两个方向
发布时间:2016.02.26  浏览次数:3168次   来源:尚邦公考

【残联策文】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两个方向

2014-11-18 16:46:47 
来源:北辰遴选专家推jian     作者:

     
     当前,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应把握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做好残疾预防,让残疾人少;二是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让残疾人好。 
 
    做好残疾预防
 
  做好残疾预防,从源头上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残疾发生的风险,降低残疾发生的比例,控制残疾发展的程度,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
  残疾预防是成本zui低、效果zui好的社会战略,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残疾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技术,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以控制或者使其延迟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等途径,脊髓灰质炎等传统致残因素得到控制,有效预防了部分残疾的发生。根据我们的初步估算,从1987年到2006年期间,我国至少减少了1500万残疾的发生。近年来瑞典、美国等国的健康促进经验表明,即使是老年期的残疾发生率,如果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同样是可以降低的。这对于我国启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残疾比例增加、残疾风险增大的经济社会转型期。我国人口总量还在进一步增加,人口结构不断老化,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加之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整个社会的残疾风险在增加。即使是按照目前我国比较严格的残疾标准来测算,到2030年,我国每年新增残疾人的规模将在200万人—250万人;到205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将达到1.68亿。因此,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十分必要和迫切。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
 
  由于各种原因,残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应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保障和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目前,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三大类17项指标的监测显示,2007年—2009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和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都呈上升趋势,但全国小康水平要高于残疾人小康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如果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平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那么,即使全国水平不变,也还需要7年左右才能达到全国目前的水平。但一个值得注意的可喜变化是,2009年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与全国的差距有降低的趋势。这与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尤其是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有直接关系。
    对残疾人来说,收入和健康是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zui重要的因素。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残疾人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础和核心指标。从2007年—2009年的监测数据看,尽管近年来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全国平均水平要比残疾人高1.70倍以上。同时,全国年均增长水平也高于残疾人年均增长水平,说明两者的差距还在扩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2007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金额是全国平均的1.82倍,2008年为1.66倍,2009年为1.58倍;农村2007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金额是全国平均的2.43倍,2008年为2.16倍,2009年为2.24倍。残疾人健康支出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全国平均水平有下降趋势(在城市更为明显),残疾人健康支出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残疾人收入低,其收入中用于食品和健康的支出又占绝大部分比例,这是残疾人特别突出的特征,直接制约残疾人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整体推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同时,需要给予残疾人特别的关注和照顾,尤其是在经济保障、医疗和康复方面应实施特别的政策保护。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