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少数”争做法治模范(鉴政)
发布时间:2016.02.23  浏览次数:4112次   来源:尚邦公考

【党办政府办】“关键少数”争做法治模范(鉴政)

 12月2日,四川省政府2016年立法项目公开征集意见宣告结束。在短短7天时间里,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等29件立法项目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6万多张投票。其中,《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以10090票成为立法呼声zui高的地方性法规。
  科学选择政府立法项目,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参与,这在四川省政府立法工作中已经成为惯例。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法治氛围形成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从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建立依法治省评价指标体系,到把法治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要点,当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一切工作全过程,当依法治理深深植入各项工作每个环节,四川依法治省迈出了新步伐。

  普遍建立会前学法制度
  领导带头学法用法

  证券法为何大修?注册制将对股市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利用股市推进金融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四川省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友苏向与会的省领导讲解了证券法与股票市场风险防范,并提出了5点具体建议。从2013年以来,会前学法成为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必修课”。在省政府常务会带头学法下,全省市、县政府常务会以及省级部门的会议已普遍建立会前学法制度。
  “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能有效调动干部积极推动法治、群众主动参与法治,促使上下联动共同推进依法治省。”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依法治省办主任杨天宗说。
  摒弃长官意识,摒弃错误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履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四川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虞文高曾经遇到过“青蛙归谁管”的难题。2013年,翠屏区一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纠纷,原来是工地附近一处养殖场的青蛙大量死亡,老板怀疑是工地施工噪音所致,要求施工方赔付。“为了解决这起纠纷,我们找了很多部门,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没有类似的案例。zui后,我们采取迂回的办法,先找农业专家证明青蛙之死与噪音有关,再在市场上调查养殖青蛙的平均价格,确定赔付金额,zui终平息了纠纷,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虞文高说,“只要心里有法治的尺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政府常务会讨论重大事项,政府法制办必须有人参会;重大行政决策出台,行政首长都要主动听取政府法制办意见。如今在四川,领导干部遇事先问法已经形成惯例。“现在,法制办的《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成了规范性文件上会审议的必备要件。两年多我们共审查了300多件,占上会文件的50%以上。”四川省法制办主任张渝田笑称,现在法制办是政府zui“火”的部门,没有法制办的签字,规范性文件一定过不了关。

  一级一级立下“军令状”
  年终报告工作还要述法

  “市里跟我们签了依法治市目标责任书,我们又跟乡镇签了依法治县目标责任书。像这样一级抓一级,各级党委法治工作职责特别是‘一把手’法治建设第yi责任人职责就能充分履行,推动法治建设的关键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在长宁县县长董茂成看来,目标责任书对法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十分明确,是县领导班子在法治建设方面立下的“军令状”。
  党委政府把法治工作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重点工作来推动、重要目标来考核;党政“一把手”切实担负起法治建设第yi责任人职责,其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把法治建设贯穿分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四川省宜宾市市长徐进看来,“领导干部光抓业务已经不够了,法治建设同样是重要职责”。
  历经14个月编制、7次修改、10次征求意见和3次专家把关,今年7月,《四川省依法治省评价标准(试行)》和《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千呼万唤始出来,与2014年出台的《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相匹配。“评价标准主要解决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监督工作等,形成了25项二级指标、80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 四川省政府法制办依法行政指导处处长余越峰说,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法治四川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成可以衡量和考核的具体指标,地方法治建设有了可以精准度量的“硬杠杠”。
  “四川领导干部年终报告工作时,除了述职述廉,还要述法。”为了把法治责任落到实处,四川省着力构建了权力制约监督体系,除了探索建立法治档案制度、把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年终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等,还把法治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要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法治建设成效考评制度。
  今年4月,四川省依法治省办组织4个组到21个市、州,对今年一季度的依法治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这已经是四川省组织的第七次全覆盖督促检查。“考核检查形成了一份‘法治清单’,作为被考核对象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届满考核考察、职务任免、职级升降、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杨天宗说。
  眼下,四川正在探索建立依法治理监督考核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落实“一把手”法治责任倒查、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等机制,对法治工作重视不够、执行不力等14种情况将采取限期整改、调离工作岗位等7类追责措施。

  权力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以权压法的空间被挤压

  权力做“减法”、服务做“加法”,这是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也是大大压缩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空间的有效手段。2013年以来,四川省先后开展了6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省本级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400多项,仅保留行政审批事项281余项,是全国zui少的省份之一。
  “原来至少要7天的事,现在一天一个窗口就全搞定。”成都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顾莉对成都高新区的审批效率赞不绝口。以前,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须先到外资窗口审批,再到工商窗口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现在,外资企业章程审批和工商注册登记可以“一窗式”办理,工作人员分别将申请材料传递给投资服务局和工商局审查受理,同步办理。
  挤掉时间“水分”才能提升审批速度。今年1月,成都高新区将具有本级审批权限的25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窗式”服务通道,设置导办窗口,实现“一窗进出”。成都市高新区工商局局长李永才说,“申请人只需通过导办窗口就可以申请办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避免了申请人分别申请、来回跑路甚至摸不清门的情况。”
  法治创新一小步,换来的是经济发展一大步:今年前10个月,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企业1.4万户,同比增长近60%,新增注册资本639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实现了逆风飞扬。
  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方面,四川省同样出台了多项举措,比如试点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严格规范执法裁量权、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等。
  “我们整合了运政、路政、海事、交通建设,以及出租、公交、轨道等城市公共交通执法权,成立成都市交委执法总队,统一行使检查权和处罚权。”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胡庆汉介绍,成都市交委还建设了行政执法信息系统,要求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全部纳入系统处理,并且增加了法规绑定、全程监控、异常报警等功能,同时案件处理信息还会自动上传至交委网站上,接受公众监督。
  “信息系统让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更加规范、阳光。”胡庆汉说,经过系统处理的案件目前已经超过1.9万件,针对执法人员的投诉量大幅下降,且未发生1起行政败诉案件。
  “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公共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