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权力在人民面前保持谦卑
发布时间:2016.02.22  浏览次数:5173次   来源:尚邦公考

【遴选公务员能力提升】让权力在人民面前保持谦卑

    然而在我国的社会现实中,权力傲慢与权力放纵现象并不鲜见:一些政府部门对待上门办事或反映问题的群众,态度生硬、盛气凌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些领导干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管是作决策还是想问题、干事情,擅权专断,我行我素,听不得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缺乏对民意起码的尊重;还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指责,不是耐心解释、坦诚回应,而是推卸责任、百般遮掩。更有个别官员不仅不虚心接受公众批评,反而对敢于直言的人百般刁难,甚至打击报复。凡此种种,折射出的是权力失范状态下公权极度膨胀并凌驾于私权之上的社会现实。

    手中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却动辄以公共利益为借口,漠视公众权益和百姓诉求,这种权力变形走样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起作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无疑首当其冲。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们长期生活在人治的政治环境里,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民主法治建设步履维艰。受过去特权思想和臣民意识熏陶,“有权就有一切”的观念极为流行,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这就为权力的任性和嚣张提供了滋生蔓延的土壤。其二是监督制约机制的长期缺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行政权力运行的诸环节中,常常只注重权力的授予和行使,却忽视对权力授予和行使的监督,从而导致权力蛮横和权力放纵。这种公共权力失控下的为所欲为、骄纵狂妄,是一种“强权就是公理”的野蛮逻辑,对社会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它挤压公民权利的存在空间,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公信力,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和削弱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根基。只有让权力回归谦卑自抑的应然状态,才能营造和谐互动的干群关系。

    让权力保持谦卑,必须认清手中权力的属性,常思权力之来源。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只是受人民的委托代为行使权力。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政治理念。作为政府官员、党的干部,在人民面前,应当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zui高位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当官做老爷,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如此才是公仆对待主人应有的态度。

    让权力保持谦卑,就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打造有限政府。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是全能政府,而只能是有限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实践中,政府往往管得太多,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政社不分的情况较为普遍,公民的自由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社会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抑制。只有秉持有限政府的价值基准,在规模、职能、权力、行为方式等方面对行政权力加以严格限制,理性确定政府职能边界,防止政府对公众自由和利益的肆意践踏,杜绝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干预,切实把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才能遏制行政权力膨胀和扩张的冲动,使广大官员丧失专横跋扈的资本,以谦卑姿态俯身倾听民声,以诚恳态度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抗议,尽zui大可能满足群众诉求。

    让权力保持谦卑,还要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在缺乏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权力会成为一种“危险品”。现实生活当中各种权力嚣张和权力恣意现象的背后,暴露的都是约束失效、监管乏力的制度缺陷。要想驯服权力,让权力不再任性,既要靠社会伦理的教化,更要靠制度建设的跟进。只有逐步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降低权力的“危险系数”,切实有效地防止权力傲慢和权力放纵,让权力在人民面前真正保持谦卑。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