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寓意理解题”
发布时间:2015.01.09  浏览次数:3922次   来源:尚邦公考

    “寓意”源自“寓言”,寓言是通过假托的故事或自然事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寓言一般短小精悍,包括故事情节和寓意两部分,且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多是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对某种社会现象做某种批评、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公务员考试中的寓意理解题目选材范围较广,除寓言外,还包括一些哲理故事、哲理散文等。因为解题思路与方法一致,所以将它们统归为一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几道寓意理解题。

例1 蜗牛参加了很多次动物运动会,成绩如下:跳高,零;跳远,不到一厘米;短跑,一小时一米;马拉松,到了下一届运动会开幕还没跑完,结果每次都没得奖。今年,蜗牛参加了攀岩比赛,它速度不快,但却登上了顶峰,获得了冠军。

与这个故事寓意zui相符的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参考答案】A。题干通过对比蜗牛在跳高、跳远、短跑以及长跑方面的劣势和攀岩方面的优势,由此可以得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换言之“天生我材必有用”。C项为迷惑项,它强调的是坚持,而文段中没有体现。

 

例2 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与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

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

A、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B、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yi标准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考答案】A。文段中提到两个对比对象:北风和南风;对比过程:呼呼猛刮,徐徐吹动;对比结果:行人裹住大衣,行人脱衣而行。原因:方法不同,一柔一刚,柔可克刚,由此不难看出,A为正确选项。

 

例3 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有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参考答案】C。文段介绍的是一个年轻人应聘成功的故事。这个年轻人之所以能成功,得益于他收到指出错误后回复的那封感谢信。显然,公司是从这一举动中读出了其身上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品格—谦虚,而这也是这段文字想告诉我们的。

 

例4 一棵树上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落了下来,摔在地上,成了一团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这个故事给我们zui重要的启示是(

A、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B、在生活中不要气馁、不要迷失自己,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

C、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平常心,要学会泰然处之

D、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都是一次成功的经验的积累

【参考答案】D。文段中“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点明寓意,与此表述zui相符的是D项。

 

例5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老人说“你开错了窗户”是想要告诉小女孩:

A、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心境也会不同

B、环境对人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C、通过转换视角,能摆脱失败和痛苦

D、人应该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参考答案】D。文段中的小女孩打开一扇窗户,看到了让自己悲伤的情景。当她的外祖父帮着打开另一扇窗时,则出现了让她心情明朗的情景。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不同,自己的心境也将不同。这则故事告诫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让自己心存希望和快乐的情境。

 

例6 《史记》中《公仪休嗜鱼》说的是,公仪休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有很多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他一概不收。有人问:你为什么喜欢吃鱼却不收鱼?他说,我现在做丞相买的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因接受了别人送的鱼而被免职,我从此就买不起鱼,也吃不起鱼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贪欲猛如虎,贪欲如洪水

B、人的性格各异,首先要寡欲

C、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首先要寡欲

D、贪欲是把一个人推向不归路的助推器

【参考答案】C。理解这段文字的寓意,关键是理解尾句。由这句可看出,要想经常有鱼吃,关键是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因小失大,即要“寡欲”。A、D两项说的都是“贪欲”危害,没有从正面强调“寡欲”的重要性,不如C贴切。

 

例7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很多,而能真正登顶成功的少之又少。因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如果不到封顶插上旗帜,哪怕离登顶只剩下十米不到的距离,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很多人都在攀登珠穆朗玛峰

B、成功是有明确标准的

C、大多数人都只能攀登到距离峰顶十米的位置

D、只有插上旗帜才能证明成功了

【参考答案】B。A是对文段部分内容的描述。C、D两项是对文段内容不正确的推断,都还停留在故事(情节)层面,所以都可以排除。文中举登珠峰的例子是为了论述成功的标准,即B选项。

 

例8 一个知名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zui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抒己见,但zui后被聘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道: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这件事说明了( )

A、聪明的不做胜过了愚蠢的做

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表现与众不同才能崭露头角

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D。原文没有体现聪明和愚蠢的问题,A项偏离题意。该企业老总之所以聘用交白卷者并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而是因为他没有泄露原单位的秘密,值得信任,即D选项。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