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每日一练:10月25日常识判断
发布时间:2014.10.27  浏览次数:3836次   来源:尚邦公考

1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因素

2.下列有关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3.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B.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C.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之间

D.2008年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zui强,波及范围zui广的一次。

4.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A.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B.原告与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C.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                 D.人民法律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5.李某为公司仓库保管员。某日,两歹徒威逼李某交出仓库钥匙而持刀追打李某,李某被打成重伤,无奈之中李某抢了路边正在停车的黄某的摩托车逃走。李某抢走摩托车的行为:(      
  A.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拾走他人车辆,属于抢劫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B.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他人车辆,属于盗窃行为,侵犯他人利益
  C.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正当防卫,保护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D.不应负刑事责任,李某抢走摩托车属于紧急避险,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但保全了更大的合法权益

6.某报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了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备受同学的嘲讽和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从而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该报的行为应认定为?

  A如实报道,不构成侵权                          B侵害了甲的名誉权

  C侵害了甲的姓名权                               D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7.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发表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以下四篇文章中发表zui早的是(   )

A.《矛盾论》      B.《论持久战》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A.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    B.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就业

  C.合理控制大中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入            D.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

9.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yi次鸦片战争

10.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    )

A.牧野之战——长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B.黄巾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

C.诸葛亮七擒孟获——陈汤平定匈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下西洋

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党校公考解析】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zui活跃、zui根本的动力。

2.【答案】C.【党校公考解析】高温超导体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195.6)以上超导的材料,排除A;选项B“性能保持不变”有误,排除;转基因食品要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以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选项D的说法错误。

3.【答案】A.【党校公考解析】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越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4.【答案】D.【党校公考解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永远是人们法院,另一方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其他诉讼参与人。

5.【答案】D【党校公考解析】本题是考查刑法的题。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李某的职务仅是仓库保管员,没有与歹徒搏斗的义务,为了保全公司的公共利益和个人人身安全,抢走摩托车逃走的行为完全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所以选择D选项。

6.【答案】B【党校公考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根据《民法通则》第 101 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名誉侵权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本题中,该报在新闻报道中披露甲为私生子的行为属于泄露甲的隐私,侵害了甲的名誉权。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7.【答案】C。【党校公考解析】《矛盾论》于1937年发表;《论持久战》于1938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于1925年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1930年发表。故本题答案为C。

8.【答案】A【党校公考解析】本题考查时政知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章第二节明确指出: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9.【答案】B。【党校公考解析】

戊戌变法,1898年;马关条约,1895年;五四运动,1919年。A错。

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戚继光抗击倭寇,1560年左右;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B对。

张衡发明地动仪,公元132年;诸葛亮写《出师表》,建兴五年,227年春天;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C错。

虎门销烟,1839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第yi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D也错。

答案选B。

10.【答案】A。【党校公考解析】

牧野之战:周武王伐商。长平之战:战国。赤壁:三国。淝水:东晋。故A正确。

黄巾:东汉。陈胜吴广:秦。太平天国:清。李自成:明。故B错。

诸葛:三国。陈汤:汉。郑成功:明末清初。郑和 :明初。故C错。

安史之乱:唐中后期。八王:西晋。玄武门:唐初。土木堡:明。故D错。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