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言语理解易混词解析
发布时间:2014.09.30  浏览次数:4152次   来源:尚邦公考

(1)抱怨报怨

“抱”“报”两字的区别在于,一对己一对人。“抱怨”偏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描写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则指向别人报仇,描写的是针对外人的外在行为。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

 

(2)义气意气

“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也指偏激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3)变换变幻

如果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中的“幻”不能写作“换”。

 

(4)窜改篡改

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5)处世处事

“处事”指处理问题,外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看丰富的处世经验”。

 

(6)度过渡过

“度过”指某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有“通过”的意思,或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7)法制法治

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用“法治”;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如“实行法治”和“健全法制”。

 

(8)反映反应

“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9)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不能用“国是”。

 

(10)功夫工夫

“功夫”一般说的是造诣、本领,比如“这幅字功夫很深”。“工夫”也可用于前面这层含义,但也可指时间、时候。如“没闲工夫”是指没有闲暇时间,“我上小学那工夫”是指我上小学的时候,这时都不能写成“功夫”。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