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抓结构,补空缺”运用联系巧解言语题
发布时间:2014.02.17  浏览次数:4387次   来源:尚邦公考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各类题型的知识点并不是割裂的,他们彼此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考生在复习总结的时候要善于发现联系,这有助于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迅速做题。比如,言语考查的语句衔接题,首先需要明确填入句子的位置,若横线出现在段中,则要求所填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前后话题。这与逻辑考查的可能性推理中的缺桥论证极为相似,即题干论据到结论的过程存在跳跃性,要想让他们之间推理成立,需要补充一个话题,将两者联系起来。如何建立联系呢?安徽省党校公考培训中心专家认为抓结构,补空缺是解这两类题的关键。

【例题1】饮食zui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 ,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划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句是:

A. 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 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 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 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答案解析】B。

整理题干信息:

空前——饮食的功能及其深层次涵义。

空后——旅游者新追求和向往。

由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横线处要填的句子应体现饮食与旅游相结合。据此可排除不包含“旅游”的C、D。再看A项,文段是在讲“饮食文化”而不是“美食体验”,由此可排除A。因此本题选B。

【例题2】“笔墨当随时代。” 。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文艺面对生活调整自身的姿态。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文艺的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zui恰当的一句是:

A. 只有与时代同步伐,文艺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B. 文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

C.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带来文艺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D. 时代主题往往是特定时代的反映,是政治思想的凝集

【答案解析】B。

整理题干信息:

空前——强调“时代”的作用。

空后——“文艺与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基于话题一致的考量,横线处所填句子不应脱离“时代”与“文艺”且应该表明二者关系。C项不包含“时代”,D项不包含“文艺”,均可排除。A项说的是文艺的生命力与时代的关系,B项说的是文艺的思维方式受时代的影响。由“文艺面对生活调整自身的姿态”,“文艺的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型” 可知,B项与文段的衔接更紧密,B项当选。

通过上面的两道言语真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语句衔接考查段中句时,我们一般整理题干信息,抓住横线前后句所论述的“主题词”,二者建立联系就可以得到正确选项了。

【例题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塑料垃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zui主要的废弃物种类

B.内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C.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D.这种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区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长

【答案解析】C。

整理题干信息:

论据——内生菌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论点——利用内生菌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C项说明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在论据与结论之间建立了联系。B项任何条件、D项其他地区要求过高,不是必须假设的;A项“废弃物”与题干所述无关。故答案选C。

【例题4】分手不仅令人心理痛苦,还可能造成身体疼痛。美国研究人员征募40名志愿者,他们在过去半年中被迫与配偶分手,至今依然相当介意遭人拒绝。研究人员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结果发现他们对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反应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重合,因此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躯体疼痛。

得到上述结论,隐含的假设是什么?

A. 个体对于疼痛的感受与社会应激事件有密切关系

B.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是目前进行大脑定位的常用方法

C. 个体情绪等心理过程的改变能影响其生理反应

D. 生理与心理反应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

【答案解析】D。

整理题干信息:

论据——观察到他们对分手等社会拒绝产生反应的大脑部位与对躯体疼痛反应的部位重合。

结论——分手这类社会拒绝行为会引起他们躯体疼痛。

据此可知,D项是必须的假设,否则,如果“生理与心理反应不可以通过大脑产生关联”,那么仅仅由题干“二者重合”便不能得出结论。因此答案选D。

在这两道逻辑真题中,我们充分利用寻找题干的论据及结论,在二者之间牵线搭桥,不管内容表述有多复杂,依旧可以快速缩小范围,定位准确答案。

安徽省党校公考培训中心专家认为,不论是语句衔接段中句的考查,还是可能性推理缺桥论证的考查,迅速找准题干信息点,建立二者关系,答案“昭然若揭”。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