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史
发布时间:2012.08.22  浏览次数:7747次   来源:尚邦公考
 
   
 一、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主要任务、目标、战略步骤和工作重点
(一)党的一大(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除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二)党的二大(1922年7月 上海)
1、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提出党的zui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大会通过的决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
5、大会通过了党的第yi个章程。
(三)党的三大(1923年6月 广州)
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这种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明确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四)党的四大(1925年1月 上海)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
(五)党的五大(1927年4月 武汉)
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处于紧要关头举行的,但会议对形势作了脱离实际的判断,没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六)党的六大(1928年6月 莫斯科)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根本问题上作出基本正确的回答,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现阶段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党的七大(1945年4月 延安)
1、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2、七大总结了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二十四年的曲折历史经验,制定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正确纲领和策略,指出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大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口号。
4、七大把党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5、七大通过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全党思想上工作上有了一致的理论基础。
6、七大特别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内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达到空前团结。
(八)党的八大(1956年9月 北京)
1、八大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下召开的。
2、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3、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4、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明确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85―1962)的建议》。
(九)党的九大(1969年4月)
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召开的,林彪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贯穿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写进了党章,只字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取消了党员的权利。
(十)党的十大(1973年8月)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路线,仍然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
(十一)党的十一大(1977年8月)
1、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2、会议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3、十一大没有能在根本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多年来党内的“左”的错误。
(十二)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
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3、十二大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4、大会根据邓小平1979年以来的倡议确定从1981年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710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8万亿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战略部署上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5、大会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并且制定了新的党章。
(十三)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
1、赵紫阳作了题为《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2、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第yi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四)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2、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大会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党的十五大(1997年9月)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2、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江泽民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yi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3、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大会规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出从现在起到新世纪的前十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十六)党的十六大(2002年11月)
1、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
2、大会指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zui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大会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党的几次重大会议对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一)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会议总结了第yi次国共合作历史经验,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指出在国共合作中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政治上没有独立,对国民党的动摇、叛变妥协退让,没有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会议强调了要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统治、发动广大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二)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组织问题。
2、会议尖锐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
3、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4、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
会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初期失败的教训,《决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充分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决议》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四)中央工作会议(1978年11月)
在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而在当前,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克服党内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思想僵化的状态。不打破思想僵化,不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yi标准的讨论,认为这有利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2、全会认为,应当结束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全会的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然要求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从根本上破除那种不顾生产力发展、肆意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左”倾的有害的观点。
3、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加强民主,正确地实行民主集中制。全会认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
4、历史意义: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zui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六)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决议》充分肯定了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有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yi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集体智慧的结晶。
3、《决议》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七)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9月)
1、全会审议并通过了李鹏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会议认为赵紫阳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期间消极对待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严重忽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2、全会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进行了调整,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3、全会指出,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坚决执行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全会要求全党要抓好四件大事:一是彻底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二是继续搞好治理整顿,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三是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是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坚决惩治腐败。
 
三、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央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2、《建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六个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主要目标:1、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时期降低20%。3、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pai,国际竞争力达到新水平。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有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特别是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3、《建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着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四方面。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主要提高五种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五)解决台湾问题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1、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三大历史任务。
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四个“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巩固与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事务,促进国际合作。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