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习近平用典—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发布时间:2016.12.08  浏览次数:6789次   来源:尚邦公考

  习大大的话: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出自】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

  ——汉·王充《论衡·超奇》

  【释义】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出自汉朝王充的《论衡·超奇》。顾名思义,《论衡·超奇》就是谈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超等奇才”。王充分析了汉代知识分子,所论包括上自汉以前的孔子,下至“生于今世”的汉朝读书人。王充把儒分为四等:儒生、通人、文人、鸿儒,认为“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一句是王充对于“通人的论述,王充认为通人见识广博,如不能用所学来论证事情,这只能叫藏书家了。因而提出了“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的观点。意思是,大凡重视通人,是看重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反之,“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如果他们仅仅能够诵读,读诗读经,即使是千篇以上,也只是像鹦鹉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已。

  王充说:“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可见,在王充对于儒生、通人、文人、鸿儒的划分中,最看重的就是实际运用的能力。读书人在拥有广博的知识的前提下,要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超越儒生,成为通人或者文人和鸿儒。王充的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就认识到了“学”“用”结合的重要性。

  荀子曰:“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知之”。意思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荀子也认为“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无论任何时代,“知(学)”很重要,无“知(学)”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学)”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运用于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关于“学”和“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也就是说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要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因此,在“学”和“用”的关系上,我们是提倡学以致用,学以促用,学用相长。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造实践,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可以增强人们改造实践的能力;反过来,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识,可以丰富人类的认识,从而又会进一步指导人类更好地改造实践,达到“学用相长”。人类社会就是在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和发展的。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旨在强调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贵在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要推动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成不变的理论。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