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
关注微博
2015年10月24日安徽省司法厅遴选面试题
第一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谈谈你的看法。
(主要测评要素)认知能力。
参考要点:
(1)理解:“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向往美好、追求完满的心理,这是人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句励志的俗话,喻义:人只有不懈追求,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否则,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其中的高与低、进与退、上与下等,都是相对的、辩证的,不可偏执僵化地去理解。
(2)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许多人生哲理:
①说明了人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自古就奉“依山傍水”为最佳宜居地。
②说明人对水有一定的畏惧与防范心理。因水往低处流,所以人就要往高处走。这个“高”,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高到水不可到达的位置即可,以防洪涝水害,同时吃水方便,很少有水在山下,而人却住在山顶的。做人也是如此,要找到自身恰当的位置,无怨无悔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幸福地生活着,不可一味求高。
③“水往低处流”,体现了水坚韧不拔的精神。滴水穿石就是指水能凭借其独有的耐心渗透、侵蚀、撕裂、掏空山石而穿行,水也总能找到相邻的低点而迂回、包抄、溢漫、潜出、曲折地前行,从不轻言放弃。水的柔中有刚、阿中之直、无形中的有形,悄无声息地打磨着这个粗糙的世界,巧夺天工地为人类奉献着,如造就了溶洞、石林等美丽神奇的景致,为世人所惊叹!做人也是这样,遭遇危难、艰险,无法前行,就要学习水的柔、渗、曲之功,定能收峰回路转之妙。
④“人往高处走”,同“水往低处流”异曲同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往高处走”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高山、大川,人们领悟了水的以柔克刚、以曲求直的奥妙,反其道而行之,把“水往低处流”的高招巧妙地应用到“人往高处走”上来,将相邻的高点顺次连接,或迂回,或绕行,或架桥,或钻涵洞,这是人类学习、顺应、征服大自然很好的例证。
(1)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如何经营好你的人生,即确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对于实现自身价值至关重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不断丰富扩展着自己的内涵与外延,让我们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能力,来找准自身的人生坐标,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幸福之路。
第二题:有人说,法是冷冰冰的,也有人说,法是有温度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主要测评要素)综合分析。
参考要点:
(1)司法公正是政法机关最高的价值追求,有时候法与情存在差别,感情上说得通的,在法律上未必行得通。
(2)如何把握执法尺度,考验着司法人员的智慧和能力。法律毕竟不能囊括全部社会生活,不能对所有的社会现象都予以明确规范。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除了坚持法律的正确统一运用,还必须考虑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3)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虽然法律有时显得不近人情,但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第三题:“法不责众”“以身试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请述说一段话。
(主要测评要素)创新应变。
【提示】述说一段话,是面试语言专项考查之一,类似串词面试题,答题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给定的三个词中,挑选一个词为述说的主题,其他的词为辅助,答题的方法如下。
①完整性:把五个词全用上,词的顺序可打乱。
②中心性:有一个中心主题,把握转折、干扰性词串词面试题。
③逻辑性: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④深刻性:丰富的内涵,表达意图清晰。
评委在评判过程中,没有具体标准答案,但是题本上有评分的参考要点,即①高分特征:思想内容健康,情绪积极乐观,思维敏捷,联想丰富,构思精巧,自然贴切,表达简洁流畅。②低分特征:思维迟钝,缺乏想象和创新,知识面窄,主题不突出,立意不高,词汇使用牵强,语言表达能力差。
参考要点:
当下,法治逐步深入人心,信奉“法不责众”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从切身经历中感受到,法治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全体人民的福祉,个别人违法,就已危害社会,如若众多人违法,将会带来大的灾难,法在人们心中日渐成了权威。
进入法治时代,在严肃的法律面前,“法不责众”只会瓦解人们的执法、守法意识。然而,有一些领导干部,领导当久了,对权力、对人民失去敬畏之心,无视党纪国法,自以为能够只手遮天。官员只要敢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挑衅党纪国法的权威,就必将会被绳之以法,受到法律的严惩。
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唯有实行不存在皇帝与王子等特权的民主体制,也唯有民主体制社会方能实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一理想的平等、自由的社会目标。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