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复习(文化史)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发布时间:2011.12.29  浏览次数:5839次   来源:尚邦公考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如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yi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和国家行列

1966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施展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

第yi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4

第yi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yi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 世界上第yi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75年

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1983年

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中国第yi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1997年

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取得新突破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反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C、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2.“双百”方针遭遇曲折: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表现在:观点的错判和 对知识分子的错误批判;

②“文革”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双百”的窜改和歪曲,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而且科学研究几乎停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2)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文学上: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各个领域争奇斗艳,流光异彩。

学术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出现了许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的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4、经验教训:要明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A、扫盲教育

1.我国进行扫盲教育工作的原因:

(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zui基本的人权。

2.扫盲教育的过程与成效: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4)成效:新中国成立50年来, 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B、义务教育

1.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2.措施及成就

措施:①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

成就:2001年1月1日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C、 高等教育

1、曲折发展历程

(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视中国实际情况;

(2)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初步建立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3)1961年,根据八字方针,到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我国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建立学位制度;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改革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大;中外大学加强交流

(2)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D、思考教育和科技、经济间的关系: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E、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这一点。

①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其中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②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