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假货避难所提醒京东打假
发布时间:2015.10.25  浏览次数:3748次   来源:尚邦公考

近日,在美知名财经博客站点Seeking Alpha,一位注册IDWestEnd511的对冲基金投资经理近日发文称,在浏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时,发现一份由商标工作联盟(The Trademark Working Group)拟定的文件《2015恶名市场名单No USTR 2015 0016》。这份文件的关键结论是阿里巴巴(NYSE:BABA)和京东(NASDAQ:JD)在其各自C2C平台上都有假货。

  一直以来,坚持卖正品的京东收获了巨大的名pai效应,并在与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中具有相对的优势。当然,形成这种消费认识跟京东的运营模式密不可分,京东的优势是其自营产品的正品率很高,同时还有自己的自有物流。从总体上看,京东更像是一家互联网上的传统零售商,主要赚取商品差价,资产较重,如果坚持做自营产品,确实能较好的保证产品质量。

  不过,一旦超过自营范畴而有第三方的话,那么其运作模式跟淘宝并没有什么差异,所谓的正品诚诺也很难落到实处。如果对比国内几大电商巨头,天猫、京东的营运模式差异很大,不过随着竞争的加剧也在进行业务的不断融合,一旦都成为平台之后,假货就防不胜防了。

  作为国内zui大的两大电商巨头,天猫与京东确实存在此消彼涨的因素。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其假货率过高而正品率偏低的问题,跟整个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如果整个社会都假劣泛滥,而一批人还热衷于购买假货,那么靠一个平台的监管作用显然难以为继,关健在于包括政府机构和所有消费者都要全面参与,以共治之态打一场正品保卫战

  今年年初,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对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主要网购平台的重点商品进行抽查,在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只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达到58.7%,非正品率达到了41.3%。也正是这起监测公布,引发了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的大战风波,并zui终以形成共同打击共识收场。当然,由此也让人对国内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前景,有了更多的思考。抛开样本多少不谈,在同处一个社会环境与市场体系下,稍有不慎就必然会造成假货的泛滥。

  事实也是,每个电商平台都存在假货的可能,关键是如何建立预防和惩戒的机制,能否让其发挥效力。京东的正品信誉来之不易,消费者的认同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更是京东zui大的竞争优势。不过,若是稍有松懈就可能给不良商家创造条件。美国商标工作联盟拟定的这份文件,提供了值得警惕的大量信息,尤其是在京东上售假卖盗版的商家很大一部分是被阿里驱逐出去的的结论,尤其值得重视与关注。

  若是被贴上假货避难所的标签,对京东的形象将会形成巨大的伤害,长期积累的消费信任一旦消失,对京东也将形成致命性打击。或许调查的结果并不全面,也可能有失公正,但至少是一种风险性警示,说明京东在资格审查和打击售假和盗版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再联想到前不久,京东在工商局上班等负面消息,都足以让消费者对其对C2C平台的管理态度与方式产生怀疑。

  基于消费者对国外机构的信任,这种投资建议也会成为一种消费引导,这对京东的品pai形象显然不利,需要其正确面对并作出积极的回应。同时,这也对其他电商平台提出了警示,如何建立和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如何让外部监管更为有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修改。

尚邦公考

微信号:dxgwyedu

让学员带着“?”来,带着“!”踏上成“公”之路

立即关注
友情链接